2025年1月7日9时0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了6.8级强烈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大量房屋倒塌。这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拉萨地块内,震中区域受到印度板块推挤以及青藏高原隆升等地壳运动的影响,震后造成的灾情十分严重。为确保灾情的及时掌握和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紧急调动在轨卫星资源,并协同相关部门开展灾后监测和数据支持。
在地震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所属资源卫星中心迅速启动应急响应程序,调度了多颗卫星进行灾区监测。通过精确的卫星成像技术,集团调动了包括“高分一号03卫星”、“高分三号02星”、以及“陆地生态系统碳监测卫星”、“环境减灾二号05星”等在内的8颗卫星,开展了全面的灾区观测工作。这些卫星的成像能力提供了灾后区域的详细图像,帮助相关单位在最短时间内获取震后情况。
截至1月7日下午,卫星已经进行了8次成像,并成功获取了1景灾后有效数据,此外,还共享了2景历史数据。这些信息迅速传递给国家及相关部门,为后续的灾情评估和救援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通过卫星影像,灾区的受损情况被全面呈现,帮助政府和救援人员精准掌握各个受灾区域的具体情况。
根据官方介绍,此次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拉萨地块,该地块由于受到印度板块的挤压及青藏高原的隆升作用,地壳形变尤为强烈。高原内部的断裂带是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区域,这些断裂带不仅受南北向的挤压应力影响,还遭受到东西向的拉张应力作用。因此,震中区域和其周边发生了较为强烈的地壳变动,导致了大规模的地震灾害。
为了应对这一突发事件,资源卫星中心和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应用中心紧急启动了地震应急拍摄,第一时间获得了震后的卫星影像。通过对这些影像的处理,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同震变形场的应急处理,帮助准确反演了断层的破裂参数。这项技术使得相关单位能够精确定位震中区域,快速确定灾区最严重的地方,为后续的救援工作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
除此之外,航天科技集团还通过旗下的风云系列卫星和其他卫星资源,为气象部门提供了持续的支持。这些卫星不仅帮助监测地震后可能引发的气象变化,还为灾后天气预警和气象保障提供了数据依据。而中国卫通则全力保障高通量卫星资源的运作,确保灾区能够及时获得卫星资源支持,从而为救灾工作提供更加坚实的技术保障。